我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习近平
责重山岳勇担当
在这里,他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萌发生长。
在这里,他的矢志奋斗、勤政为民初心不断铸就。
七年艰苦奋斗,七年拼搏向上。在陕北插队七年,习近平与农民朝夕相处,他的根早已深深扎在人民中间。
在2014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表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打淤地坝,栽“知青林”,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做事公道、敢于担当。
调查研究,做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他向大家展现了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善于担当。
搞“厕所革命”,办铁业社、缝纫社,他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改革创新,并激励着一代代的梁家河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变革,使今天的梁家河成为中国巨变的一个缩影。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当前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汇聚起强大发展动力。
能谋事,他率先垂范不负重托
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习近平
天大地大,吃饭问题最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北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缺粮少柴。老乡们年复一年地被吃饭问题所困扰,每年正月十五一过,村里一部分人就陆陆续续地出去了。
“走亲戚去了吗?”
“不是,他们‘寻吃’去了。”
“什么意思?”
“讨饭!”
贫穷,震撼了每一个插队知青。城市与山村、繁华与贫穷、开放与闭塞……猝不及防的现实,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外宾到延安,看到解放多年后,延安变化不大,百姓生活还这么苦,他难过地落了泪。这件事对延安的广大干部群众影响很大。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成为更加迫切的需要。
同年,习近平作为社教干部,被延川团县委派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蹲点,做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并领导社员搞生产建设。深受触动的习近平,觉得应该响应总理号召,为老百姓做些什么。
一开始,习近平就面对一个赵家河争论最久、争议最多的事:治理神岔沟。一部分社员想要打坝,增加土地,多打粮食;另一部分社员反对,担心洪水毁坝。习近平觉得这事不能再拖了,立即组织村里开会商讨。
“打了坝,神岔沟就不用年年荒废了,每年要多打多少斤粮食啊!”支持者说。
“一到夏天,山洪如果下来,就把庄稼都淹死了。损失怎么办?”反对者说。
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人问习近平:你看咋办?
习近平说:“为啥要打坝?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人民吃不上,革命咋搞呢?应该打!”
这句斩钉截铁的话平息了纷争。第二天,习近平就带着大伙儿干开了。早晨六七点,他组织基建队打坝垫地;晚上,点上马灯接着打。那时正值寒冬腊月,土地冻得硬邦邦,镐刨不动,锹铲不动,只能用炸药打下土块,再用独轮车推走、整平。每人每天大概要推200多车,很多社员不想去受苦。习近平就鼓励大家说:“大家加把劲!锅里有了,碗里也有了;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
在大讲为集体奉献、不谈个人利益的年代里,这么说,是要冒政治风险的。但习近平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村民武刚文眼里,习近平不仅干得和大伙儿一样多,而且更卖力,手上都是磨破的血泡,但从没叫过苦。他有一句话给武刚文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赵家河的事干不好,我就在这里待3年!”
夙夜在公,不负重托。就这样,在习近平的带领和影响下,社员们也都不辞劳苦地干。不到3个月,神岔沟就填好了,赵家河一下子增加了10多亩高产田。在今天,这些地还是村里最好的耕地。
习近平在赵家河待了8个月,给这个村子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他带领乡亲们在麻花沟种下1000多棵白杨树。每一棵树苗栽种好,他都要再检查一遍,如果手能拔出,就重新种。40多年过去了,这些根植于黄土高原、承载着绿色希望与梦想的树苗,如今已长成了挺拔的“知青林”。
他办夜校,给群众讲课,教他们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由于搞得好,这个夜校成了县上的试点。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受到社员的交口称赞和冯家坪公社的高度认可。当年的冯家坪公社书记赵庭璧要留他在赵家河大队当党支书,文安驿公社党委书记白光兴知道后说:“你们想得美,我们的好人才怎么能给你!”
回到梁家河后,习近平入了党,当了大队党支书。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对群众利益的忧患意识也更加深重。
习近平喜欢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时,他已由原先那个注重“物喜己悲”的青年,变成考虑如何解决粮食产量翻倍、如何让老乡们过得更好的基层干部了。
他主动回应群众期待,从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入手,带领乡亲们不断实现对贫穷落后现状的超越和突破。
在陕北,毛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毛驴很少,还要磨面,这可怎么办?
为官避事平生耻。
这样的信念,激发了他干事的勇气。
习近平在村里办了一个磨坊,把政府奖给他的三轮摩托车置换成柴油机、磨面机、碾米机,替代毛驴,二三十斤粮食原先得从早上磨到下午,用机器后不一会儿就能磨完。这样,毛驴就可以被腾出来搞生产和运输。梁家河人祖祖辈辈驴拉磨、手推磨的历史从此结束。
正是靠着一股子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习近平当大队支书一年多时间里,梁家河实现了一连串“从无到有”:淤地坝、铁业社、缝纫社……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村,变得生机勃勃。
与主动挑担子相比,招工、上大学这些别人争破头的好事,习近平却显得不那么积极。
1973年下半年的一天,习近平和另一位知青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我先不上大学了。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别人提醒他1974年上大学机会难得,劝他不要轻易放弃。他说:“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当年老往知青窑跑的梁家河学校民办教师武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习近平当时的真情流露:“我为什么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为什么就不能留在这里为老百姓干些好事呢?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与劳苦大众同甘共苦的成长经历,使习近平与群众建立了一种亲密无间的感情。在他心中,人民被放在了最高位置。
为老百姓干事,他敢于坚持原则,“一碗水端平”——
在村民张卫庞记忆中,习近平曾为梁家河化解了两个队多年的矛盾,令他钦佩不已。原来,一队家属多,二队家属少,但是二队常年要给一队多分家属粮,这让二队社员感到很不公平,因此两队干部经常吵架。习近平仔细查阅了当时的上级文件,发现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村里实行的是“土政策”。于是他提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一队家属的土地在一队,粮食理应由一队承担,二队不再承担一队的家属粮。大伙一听有道理,也都认可了。
后来,大家议论说:这个事,也就近平能这么做。别人肯定不敢,就算这么做了,村里人也不一定听。
习近平做事公平公正,赢得了社员的心。
在离开梁家河回北京前,他推荐石春阳当大队支书,让大家投票,所有人写的都是“随娃”(石春阳小名)。在石春阳看来,他的当选是因为村里人信任习近平。
几十年过去了,习近平临走前的话犹在石春阳的耳畔:“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就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为老百姓干事,他勇于率先垂范,让大家“跟着我上”——
一年夏天,洪水来袭,梁家河的大坝突然决口。习近平立即组织社员抢修,而后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护坝拦水,并一再要求社员撤出大坝。
春寒料峭,习近平带着大伙下地干活,有冰的地方别人嫌冷都不下去,他就挽起裤腿,第一个跳下去,光着脚站在冰上,把冰凿掉,然后垫土:“我是大队支书,我不下谁下?”
——这句话语,穿越近半个世纪,仍直抵人心。
——这种精神,经历无数风雨,仍催人奋进。
重任面前勇于担当,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朽风范。
善谋事,他实事求是作风扎实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
1974年1月,陕北天寒地冻。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夜晚,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20岁的习近平翻看着近期的《人民日报》。8日四版刊登的两篇报道《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柴草和煤炭四川省许多社队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煮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第五大队利用沼气的调查》引起了他的关注。
煤炭资源富集的陕北,40年前却是一个极度缺乏燃料的地方。虽说产煤产油,但是老百姓买不起,有的人甚至连煤油都买不起。每年夏季山洪暴发时,男人们都会挥动一柄两三米长的“勺子”,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打捞从山沟里冲来的柴火,再在石板上晒干。捞柴火时坠入洪流身亡的事时有发生……
如果我们这儿也能用沼气做饭、照明、取暖,该多好!
那晚,习近平兴奋不已,辗转难眠。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脑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
但同时,他也深知,想法并不等于现实。南方的橘树适合北方栽种吗?要在陕北实现能源革命,就必须做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试验工作。
他找到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张之森,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没想到,张之森也在琢磨这件事,他呵呵一笑:“小习,咱们都谋到一条路上了!”
张之森赶紧把去四川学办沼气的事汇报给延川县委。县委很重视,派张之森、习近平、黑荫贵等3个公社的6个人前往四川“取经”。
到了成都,四川省沼气办派人陪同学习考察。因为前来考察的人络绎不绝,陪同的人也司空见惯了,并没当回事,就带他们四处转转、看看。
可是,这几个陕北来的人心思全在沼气上,40天走了绵阳、广元、德阳等5个地区17个县,详细了解每个地方沼气池的不同特点。
每到一处,他们必下坑考察;每天晚上,他们必学习讨论。围绕既要保证沼气池不漏水、又要一次试水成功这个关键,他们学习了各种地形的建池办法。大到沼气池用砖还是石板砌,抹石灰还是抹石灰砂浆;小到池子每一步怎么挖,挖的时候有多大的弧度,他们都逐一弄清楚。
考察中,一个沼气肥实验更坚定了习近平办沼气的信念:在同一块田地里,取出同样的土,用尿素水、河水、沼气肥水分别和成三个泥团,让它们在同样的条件下干透。用沼气肥水和成的泥团,手指轻压就碎了,而尿素水和成的泥团要用力砸才能碎。
“如果我们长期使用化肥,就会造成土壤板结。咱陕北土地贫瘠,要是能使用沼气肥,就能改良土壤,提高粮食产量。”时任梁家河学校校长刘永耀多年后还记得习近平跟他讲办沼气的好处。
就这样,边走边看边想,40天后,大家基本上弄清楚了办沼气的来龙去脉和细枝末节。
在这场艰苦的考察中,他们不惧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蹚水,冒雨在陡峭的山路上行驶,差点跌入悬崖……
40天、17个县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详细的资料。更细致一些的技术活,他们就让同去的石匠现场学现场做,以便迅速掌握技术,回去就能干起来。
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令四川人大为惊叹:“你们这些老区人真能吃苦,你们这是真学。”
然而,回到梁家河后习近平发现,困难比想象的多。首要的问题是,沼气池建在哪儿?
习近平带领基建队,在村前村后仔细勘察后,将沼气池选址在土壤密度相对较高的知青窑旁边。
在克服一系列困难后,终于,一个容积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好了,梁家河亮起了江苏省第一盏沼气灯。
——这项通过深入实际、仔细调查研究获得的突破,使亲历者受到了极大鼓舞。习近平认识到,只有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客观规律,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日后,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把调查研究作为重中之重:
在河北省正定县,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个公社、生产大队、农户家去调研;
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刚一到任,他就深入9个县调研了1个月;
在浙江省,他用1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直以来,习近平始终以这样的理念要求自己、教育干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项通过深入实际、仔细调查研究获得的突破,也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善于负责的精神品质增添了新的注脚。
多年后,习近平在一篇题为《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领导干部有了敢于负责的胆量和气魄,固然可嘉。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能负责、会负责、负好责,做到权责对等,不盲目负责、不胡乱负责,处理矛盾和问题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利有节。”
政善治,事善能。善于负责,就是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0多年前,习近平正是以这种魄力和能力,化解了梁家河各种矛盾。
在担任大队党支书1年多的时间里,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习近平身上,石春阳学到了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工作,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
当年和习近平住一孔窑洞的北京知青雷平生也清楚地记得:“近平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能顺理成章做好了。”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他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在农村,骂仗、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但习近平却深感问题严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有高有低,要改变这一陋习,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就得善于化解矛盾。
当了大队党支书后,他就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骂仗、打架,并在会上宣布,违反者要进行处罚。二队有两个后生,“猴儿”和“矮矮”,平时两人就有矛盾。有一次,他俩打了一架,生产队长也处理不了。闹到习近平那儿,习近平要求两人各罚10个工分,并要求他俩在社员大会上作检查。
见两人不愿意,习近平就耐心劝导:“不管有理没理,你俩不能打架。有理的不能打,没理的就更不能打。禁止打架是咱们的村规,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到场了,也是大家都同意的。如果扣工分你们接受不了,我就把我的工分给你们,但你们必须作检查。”
每个字,他俩都听到心里去了,当即表态:“我们打架就是犯了错误,按规定就应该罚工分,把你的工分给我们,说不过去。没说的,我们接受处罚。”从此,梁家河打架斗殴的事情明显减少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
约束与爱护的辩证统一,至此更加清晰。
针对个人思想问题,他耐心细致,入情入理——
那个年代农村搞生产,关键靠生产队长带头,生产队长必须是行家,还要能吃苦、负责任。梁家河大队一队有个开拖拉机的年轻后生,被选为生产队长。但是,生产队长要负责全队的生产工作,比较劳累,而开拖拉机又风光又轻松,所以他不想换岗位。
习近平了解了他的想法后说:“你既然被选上了生产队长,就说明大家信任你,你就得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队长是一个队的带头人,全队的人都看着你呢!开拖拉机会影响你当队长,也会影响你们这个队的收成。”
刚开始,这个后生在思想上还有些转不过弯来,习近平并不着急,让他慢慢想,并且每天早上来汇报一次思想工作。三四天后,他的思想起了变化:人家是外地来的知青,对大队的事情这么操心,自己作为社员,就更应该搞好生产队的工作了。随后,他踏踏实实地当了生产队长,让其他人去开拖拉机。
对于“拖后腿”的人,他耐心开导教育,积极团结——
村里有个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社员,有一天偷队上的葱被抓住了。当时,对这样的人,村里要开批斗大会。习近平也参加了批斗会,但对这个社员没有说一句有辱人格的话,而是一条一条地讲道理,让他心服口服。他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并唱了一曲信天游以示悔过自新。这个屡教不改的“落后分子”从此走上了正路。
习近平跟别人聊起此事说:“他只是犯了一些毛病,完全可以改过来,还是可以团结的人嘛。咱们应该以教育为主。”
知青王翠玉称赞习近平说:“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这是很不容易的!”
习近平小的时候,父亲习仲勋曾给他讲团结的道理,但他那时体会不深。经过岁月的磨砺,他早已把父亲的话当成了自己的实践准则,并藉此团结了身边最大多数的群众。
责重山岳,能者当之。
——在梁家河,他掌握了实事求是这条真理。
——在陕北农村,他练就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他扎根过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被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感召着、激励着、影响着,增添了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敢谋事,他勇于改革涉险碰硬
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习近平
“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2014年1月22日,北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改革是为了人民。
“老乡们”一直以来是习近平牵挂和操心的人,“为他们办好事”也是40多年来他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
习近平曾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老百姓最盼望什么?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说。
无疑,生活得更好,不仅是吃得饱、穿得暖,改善卫生健康条件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小厕所”里有“大民生”。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抓‘厕所革命’,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同年,他在吉林延边调研时指出,农村也要来场“厕所革命”。《人民日报》梳理2015年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的20个“新热词”,“厕所革命”位列其中:“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赢得百姓一致称赞。
如今,一场“厕所革命”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到85%。
这场“革命”,最早可以追溯到他在赵家河搞社教的时候。
当年,在他住的窑洞外不远处,有个很小也很简陋的厕所,又脏又臭,难以下脚。据知情人回忆,所谓的厕所也就是挖个坑,周围随便用木头、秸秆、土坯一挡,上面盖个草棚子,也不分男女。在里边上厕所的人,听见外面有人来了,还得咳嗽一声提醒,十分尴尬。
看到这种窘况,习近平决定自己修葺厕所。
知青陶海粟曾劝他:“这活太脏,你干不了。”
习近平说:“这个厕所年久失修,总得有人修!”
从此,赵家河有了男女分开的厕所。
这场“革命”,虽然是一件民生小事,但迈出了改革创新的一大步。
在插队的日子里,习近平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又不断打破藩篱、解决问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习近平凭着实干和担当,硬是把许多别人都不敢想、很多人都不愿干的事干成了。
那时,正是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社员每天要上工到很晚,晚上还要打夜战,劳动强度非常大,农具损坏也很频繁。经常,一天十几把农具坏了也没人修。
习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找到本村在文安驿公社打铁的两个铁匠,想叫他们回村办铁业社。”石春阳回忆说,“起初,这两个人转不过弯来,不愿回村,习近平就苦口婆心地给他俩做工作。跟他们讲,梁家河兴盛了,就是你们的功绩。慢慢地,他俩转变了思想,愿意回村了。”
回来后,大队又给铁匠配了两个徒弟,铁业社办得红红火火。铁匠负责修理农具并生产新农具,锄头、头、镰刀,社员用不完的,就送到文安驿供销社代销。卖了钱之后,扣除成本,剩下的钱归集体。这样一来,劳动农具的问题解决了,大队的收入也增加了。
住在梁家河,买生活日用品很不方便。当时实行“统购统销”,要买油、盐、酱、醋、火柴等一类的生活必需品,都要跑到十多里外的文安驿公社去赶集,往返需要一天的时间,既误农时又误工分。
看到乡亲们买东西如此困难,习近平想:“像煤油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们可以从文安驿公社拿一些回来卖,省得每个人都跑这么老远的路。”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村上办一个代销店,先把东西赊回来,然后定期跟文安驿公社结账。这样,大伙买生活日用品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习近平还办了一个缝纫社。那时候,妇女负担很重,不仅要上山干活挣工分,还要在家做饭、缝衣服、照看娃娃。到晚上,男人和孩子都睡觉了,妇女还不能睡,要拿起衣服,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缝补补。
缝纫社办起来后,习近平就安排在家看娃、不能上山干活的妇女来工作,为大伙缝补和制作衣服。社员把要补的衣服拿过来就行,再不用点灯劳作了。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方便了社员,还能人尽其才。铁匠只要每天打铁就可以挣工分;会算账的石凤兰当代销员,雷琴做“织女”,她们不用下地也可以算工分。
在一切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年代里,搞铁业社和代销店这些副业,要冒一定的风险,极易被扣帽子,人们往往对搞副业畏首畏尾,唯恐被戴上“唯生产力论”的帽子。
但是,习近平准确把握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令这个贫困偏远的小山村,在特殊的年代里创造出多个“第一”。
身为共产党员,不就是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想办法帮助群众破解难题吗?
如今,来梁家河寻找初心的人络绎不绝。不少参观者表示,今天的时代,相比过去有了更多机会和选择,但我们缺少直面挫折的勇气和铁一般的担当精神。而在今天这个无比重视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亟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
——改革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中国当下的历史使命。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从1978年开始,改革穿过近40年的历史风云,深刻改变着神州大地。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再次被凸显,成为时代强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更没有中国的明天。
当前,我国正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
这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拥有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迈入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
改革千头万绪,从哪儿改?怎么改?
面对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挂帅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从制定工作规则到设立专项小组,从审议改革方案到听取改革进展汇报,从部署改革任务到督促改革成效,总揽全局、统筹谋划,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全国上下涉“险滩”、啃“硬骨头”,各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拿出动真碰硬的勇气,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向自身利益开刀,破除制约发展的藩篱。改革风云激荡神州大地。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各领域的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改革部署出台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财税、司法、医疗、教育等领域,一批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多。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高度评价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姿态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中国改革的幅度和力度超出预期,让国内外大吃一惊。”
从梁家河到北京,从铁业社到全面深化改革,仿佛一切都在变,又都没有变。
2015年,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向世界深情描述梁家河的巨变:
“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是的,几十年过去了,无数个梁家河这样的小村庄旧貌换了新颜,亿万普通中国人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
然而,不变的依然是“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信念,是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时空,不断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始终为中国巨轮破浪前行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江苏日报